查看原文
其他

刘元春:中国将在2026年左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万得金融圈 Author 万得3C会议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本文刊发于4月15日万得金融圈微信公众号。



本文字数:3104字

阅读时间:5分钟


我们思考未来,一定要在两个大局的框架里面进行,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未来5年的关键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展开:1)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谁能率先复苏步入常态化,短期中美最重要的竞争是摆脱疫情,实现经济社会的常态化。2)对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步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3)对外,是否能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期抵挡住美国的战略遏制对中国的冲击。


怎样才算稳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我们的人均GDP达到了1.1万美金,现在世界平均GDP也是在1.1万美金,也就是我们14亿人口和世界的收入水平拉平了。1.1万美金距离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依然有接近2000美金的差距,2019年世行所设定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是1.2375万美金,根据简单推算,今年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应该是1.27万美金左右。


按照未来5年,5.8%左右的常态增长速度测算,我们到2025年的人均GDP会达到1万4000多美金,如果按照低增速轨迹测算,只能达到1万3700美金。根据过往高收入水平的门槛每年提高200美元来测算,到2025年,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应该在1万3400美金的水平。也就是说即使按照低增速的轨迹,我们也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简单地等于跨越这一个收入门槛,从拉美现象看,很多国家是跨越过这个门槛值的,但最后又退回来了。所以目前大家的共识是,一个国家要稳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它的收入水平要比门槛值多20%左右。


从一些定性的指标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做到增长动力具有可持续性,第二,社会经济的和谐程度要达到新水平,第三,制度的成熟性和运行的轨迹相对稳定,这些指标都很重要。“十四五”期间我们能不能稳定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其中依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2020-2035我们的合意增长速度是4.83%


“十四五”也是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要初步实现现代化,有几项很重要的指标,第一个是要跻身于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十三五期间,我们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是2.1%,去年我们达到了接近2.4%,原因是去年的GDP降低。根据《全球创新指数2019》报告,十三五期间,我们的研发强度并没有达到世界前五,目前我们排名第14位。如果要在2035年实现现代化,以研发强度为指标,我们到2035年的研发强度必须提升到3.7%,也就意味着到2035年,我们的研发支出将从2020年的2.4万亿,提升到7.4万亿。未来5年,是我们在科技自立自强,在基础研究上大踏步前进的5年。


第二个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9年全球高收入国家共有70个左右,而发达经济体仅有39个,那么发达国家到底是高收入国家还是发达经济体,这是我们经常疑惑的一个问题。


从人均GDP或收入水平来看,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是1.2375万美金,而发达经济体的人均GDP最低为2万美金,平均值高达4.8万美金。如果要在未来15年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8万美金,假设这些国家都不增长,那么未来我们的平均增长速度要达到13.1%。如果要达到高收入国家的中位数水平,即西班牙的2.8万美金,即使西班牙不增长,我们未来15年的增长速度要达到6.43%。


那么这样的对标是否科学?这其中没有考虑一个问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大部分国家都产生了货币升值效应。德国在1960-1980年年均升值达到5%,日本在相应的时期年均升值超3%,中国在过去20年平均升值达1.3%,所以,是否达到高等收入国家水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如果未来15年,人民币平均每年升值2%,那么我们超越葡萄牙需要的增速是年均4.7%左右,超越西班牙需要7%。


综合各项目标,我们可以测算2020-2035我们的合意增长速度是4.83%,这个速度能够稳定地使人均GDP翻一番,也能够达到高收入国家中位数偏低的水平。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如果2020-2035我们能够保持4.8%的年均实际GDP增速,以超越高收入国家门槛值20%为真正的跨越点,那么中国将在2026年左右完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使命,按照前高后低的速度测算,未来5年,我们的增长速度要保持在5.5%-6%。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以上,6%是目前大家认为中国经济常态化的增长速度。


世界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化


世界经济的三大板块,在今年出现了加速变化,印太区域的经济占比达到31%,到2025年,印太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会接近35%,相当于二战后美国占世界比重的最高点。未来5年,是世界治理中心、经济中心强烈扭曲的5年,也就是治理中心和军事中心依然是美国,但经济的重心已经向印太漂移。


中美博弈将进入关键期,80年代,我们的经济体量不到美国GDP的10%,2008年的时候达到了30%,到了2015年达到60%,去年底,我们的测算是71%左右。按照最新测算,2025年,中国GDP接近美国GDP的90%。中美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在未来5年是加速变化的时期,是不平衡向平衡博弈的关键时期。


未来5年,除了GDP之外,新发展格局能不能构建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布局能不能取得一系列的成功。未来5年,冲突会持续强化,在技术层面可能会越收越紧,未来5年是加速赶超的过程,也是持续承压的过程。




延伸阅读

刘元春: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科技自立自强


王晋斌:美元和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角色上的分化


范志勇:开创高质量开放的新格局:2021年一季度我国对外经济数据分析


刘煜辉:中短期看国内面临艰巨的反通胀任务


【预告】《中国地方政府债券蓝皮书》发布会暨政府降杠杆研讨会


刘元春:除了亮眼的18.3%,一季度经济还要关注哪些?


祝宝良:经济步入常态恢复轨道,短期内要做好预期管理


孙文凯:户籍改革助推城市房价上涨?政府应增加公共福利性住房


刘元春:理性认识当下经济形势,前瞻性分类施策


王晋斌:美联储上次taper的背景信息对此轮调整的参照意义可能有限


丁安华:后疫情时代三大趋势不可阻挡


殷剑峰:反弹不改变趋势,降息、增支、生孩子,是当前最好的应对之策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发布:全球通胀隐忧加剧,经济复苏立足长远


刘元春:宏观经济常态化进程已全面开启,下阶段几大风险更需高度关注


GLOBALink | China's Q1 data reaffirm its 2021 growth target


18.3%!刘元春副校长解读一季度中国经济


刘元春:大宗商品尚未见顶,中国无惧内生型适度通胀


王晋斌:不宜收紧货币政策对冲美国产出缺口快速收敛的外溢性


黄石松:找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着力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及理论与思想研讨会,发布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及理论与思想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